當前位置:首頁 > 數學論文 > 正文內容

數學找規律的公式

公差用字母d表示。則: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為:an=a1+(n-1)d

數學找規律問題

5...N=1,值=2*1+3=5
7....N=2,值=2*2+3=7
9....N=3,值=2*3+3=9
....
N....N=N,值=2*N+3

孫維剛老師數學規律?

前言:在我從教的十幾年教學生涯中,曾經試圖去探求一種理想的教育模式,近年來,也曾費盡心機去解讀多個名師或一些所謂名校的課堂教學模式,但天性駑鈍,一直有種種困難迷惑著我,直到看到了孫維剛老師的“一題多解(達到熟悉)、多解歸一(尋求共性)、多題歸一(尋求規律)”后仿佛豁然開朗,我所追求的不正是孫維剛老師很早就在倡導的嗎?

一、德育只是為了高效形成想要達成的環境服務而已。

“德育的成功,將有力地促進開發智育的進程;而德育的蒼白或紊亂,將滯誤智育工作順利地進行”(孫維剛語)

孫維剛怎樣教數學?他說:“八方聯系,渾然一體,漫江碧透,魚翔淺底?!?/p>

二、一題多解(達到熟悉)、多解歸一(尋求共性)、多題歸一(尋求規律)

孫維剛訓練學生,一要“敢”提問題;二要“會”提問題;三是在發現問題后,找出此知識與彼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別人要花一個月,他們僅用三個半天便講完了高中數學的118個公式。初中三年便提前學完了高中的全部數學課程,而且還增加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內容和部分大學的數學課程。初二上到一半,便可以優異的成績答完前一年的高考數學試卷。

而孫維剛學生的成績,總是和“付出”之間有一道“不等式”:課前不用預習,課上沒有筆記,課后沒有作業。

孫維剛到底靠什么呢?

他說:“我給學生出一道題,自己要先做10道題,從中選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啟發學生思維的?!?/p>

在孫維剛的書櫥里,記者找到了一摞大硬皮本。數數共有二十二個(但這只是其中一部分)。上面畫著三角、圓錐等各種幾何圖形,旁邊則是密密麻麻的解題筆記。

他為學生開創了解題的“三級跳”:一題多解(達到熟悉)、多解歸一(尋求共性)、多題歸一(尋求規律);又是他為學生歸納了4個大規律,15個中規律,30多個小規律,使他們從初一到高三,從代數到幾何,再沒有不會做的題目了。

三、在可見的系統中學習,知道自己還缺什么,知道自己已擁有什么。達到知己知彼。

認為,教學中首先應當幫助學生解決“學什么”的問題。為此,他與學生多次討論、商量,畫出了的,整理成了支干、小杈、葉子的系統,即所謂“語文知識樹”,或叫“知識地圖”。這樣做就能使學生“當思維的車在知識的原野上奔馳時.有了這張‘地圖’,目標才能明確,少走冤枉路”。

孫維剛則把站在系統的高度教學知識分成了三層意思:一、每個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識的傳輸,都是在見樹木更見森林、見森林才見樹木的狀況下進行的;二、在中,對任何細節都鼓勵學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問為什么,尋找它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系;三、在系統中進行教學。孫維剛認為這種做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使學生發現知識之間盤根錯節,又渾然一體,而到后來,知識好像在手心里,了如指掌,不再是一堆雜亂無章的瓦礫、一片望而生畏的戈壁灘?!?/p>

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培養自學能力的做法是:第一,提高學生對培養自學能力的認識;第二,教給學生學語文的方法:如怎樣讀一本語文書,怎樣讀一篇文章,怎樣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怎樣制定語文學習計劃等;第三,引導學生持之以恒地堅持自學計劃,并制定了科學的管理系統加以落實。第四,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他把傳統教學中教師干的一些事也交給了學生去做:教會了學生怎樣留作業,怎樣批改作業,怎樣出考卷。

孫維剛在每屆6年的數學教學中:第一,幾乎每道例題、每個定理、每個公式都是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的。第二,在課堂上要創造條件,造成學生總是想在老師前面、向老師(包括課本)挑戰的氛圍,讓學生在思維運動中訓練思維。讓一個個學生到前面來講,促進了學生之間聰明才智的相互傳染。第三,從數學學科特點出發,在知識上指導學生注意追根究底,尋找知識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在比較中學習新知識,站在哲理的高度思考問題,注重聯想。第四,在解題中指導學生一題多解,多題歸一,多解歸一,歸納共性,分離個性,并總結出了一套科學有效的解題規律。第五,提倡和指導學生開展問題研究,練習寫論文、寫總結。第六,不能忽視回顧總結工作,學生完成作業后,要回顧、總結、反思,只有掩卷反思才會有所發現和優化。第七,世上不存在沒有“為什么”的事物,凡事需問“所以然”o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凡事都要問一個為什么。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各抒己見,展開爭論。孫老師認為:老師給學生講題,如果只把題目的解法過程一步一步講清楚,哪怕再細致明白,而講不出這些解法步驟是怎么想出來的,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效果是不大的,甚至起消極作用。要講清楚自己當時的心緒和想法,在笨拙中學會反思,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五、編寫出結構教學教材

六、其它

孫維剛說,知識本身并不重要,通過數學教學,讓學生追問數學上的為什么,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才是最重要的。知識都是相互聯系的,課堂上老師常會重復以前的知識,這時候學生應努力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系,這樣學習數學就變得簡單而有趣了。

在他的課上,基本上是先出題,寫出公式,然后讓學生討論,上黑板演示,老師在一旁點撥,讓學生學會尋找規律。

分享給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關于中專的數學

沒有最新的文章了...

相關文章

求數學論文一篇(小學五年級左右的水平),最好是1000字以上的,先謝謝了

求數學論文一篇(小學五年級左右的水平),最好是1000字以上的,先謝謝了

基礎較差的學生在解數學題時往往容易出錯,做錯的原因不外乎兩種:一是對概念的理解不透徹、不熟練;二是粗心大意.而我們教師都很注重對前一種出錯的預防,卻對后一種出錯講得少.如何才能幫助學生預防粗心大意而導致的錯誤呢? 一、活用動詞、引起注...

小學500字數學小論文

小學500字數學小論文

從一年級開始接觸數學;從一個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時開始接觸數學;從1+1=2、1+2=3…… 開始學習數學,直至今天還在學習數學。學數學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在學習數學的道路上,你會不知不覺的發現學數學的樂趣,數學的奧妙,你也會...

小學一年級數學小論文200字

小學一年級數學小論文200字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高數在生活中都應用在哪些方面?

高數在生活中都應用在哪些方面?

,誠謝相邀,在回答這一問題之時,首先讓我想到了曾幾何時,北京大學有兩位較有作為的校長,在考入北京大學時,一個數學考了二十五分,一個數學考了零分! 中國??教育事業的光榮傳統是三千六百行,行行出狀元,而不是把三千六百個狀元考成一個狀元,或文理...

小時候的數學題目,你還記得嗎?

小時候的數學題目,你還記得嗎?

此問,讓我一時茫然。追憶當年,則活現出生動的一幕: 讀初一(15歲)時的某個課間,我和幾個同學正在室外玩鬧,忽而上課(數學)鈴響起…… “百分數的優點是什么?” 因為只顧玩耍,沒來得及課前復習,我們這幾個同學都沒能回答上來。受到了老師的評。...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融入翻轉課堂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融入翻轉課堂

  教師在進入課堂之前要了解學生完成自學報告單的情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二次備課――以學定教。自學報告單像課堂教學的地圖,是展現全部的路線還是展現一部分因內容而定。侯老師的《畫垂線》這一課的課堂實施過程:交流前置學習的收獲――小組...

午夜福利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