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共同過失犯罪是否成立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犯罪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態度。犯罪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兩種類型。
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
1.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2.過失犯罪行為本身是錯誤行為,即屬于不適當的、應當受到譴責的行為。
3.一般情況下,過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時刑法才將其規定為犯罪,行為人才承擔刑事責任,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是表現在主觀意志上,而是體現在客觀效果上。
定性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
1.主觀方面明顯不同。
2.結果在定罪時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從處罰方面看,過失犯罪的法定刑明顯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體如下:
A.過失犯罪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為
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
主觀上根本反對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B. 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了刑法以處
罰故意犯罪為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為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為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
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C.刑法對過失犯罪規定了較故意犯罪輕得多的法定刑。過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
才能負刑事責任。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規定的,無論某一過失行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構成犯罪。
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根據
行為人本來應該也能夠正確地認識一定的行為與危害社會的結果之間的聯系,進而正確選擇自己的行為,避免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但他卻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極不負責的態度,從而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危害社會的結果,因此,國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過失犯罪的行為人對自己嚴重不負責任的態度支配之下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論文參考文獻
可以寫網址的,我們計算機論文可以,比如說那些編程類,而不能說你看到百度上有段文字寫得可以,就抄了進去,這樣肯定不行的,百度搜索出來的東西不能直接摘抄的哦
跪 求 !關于刑事調解方面論文的參考文獻!!!
1 刑事調解與刑事和解:法文化視角的對照與分析 山東社會科學 2007/03
2 陜甘寧邊區刑事調解判例判詞點評 中國審判 2007/04
3 刑事調解制度在我國構建的文化與理論基礎——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視角 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 2007/02
4 論我國刑事調解制度構建的必要性——從建設和諧社會的視角 法制與社會 2007/06
5 刑事調解在歐洲的復興與發展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2006/05
6 論我國的刑事調解制度 社會科學戰線 2006/06
7 刑事調解:從沖突到和諧的可能路徑 法律適用 2006/12
8 刑事調解之思考 中國刑事法雜志 2005/04
9 刑事調解制度的理論基礎 前沿 2005/11
10 論公安刑事調解 江蘇警官學院學報 2005/06
11 復和正義和刑事調解 政法論壇 2003/03
12 刑事調解制度研究 湘潭大學 2006